关闭
行业发展

我国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解析

结合机器人产业实地发展基础及特色,中国电子学会将全国划分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共六个区域。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相对最为雄厚,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机器人逌步发展壮...

admin

admin

发布于 2021-06-25 阅读:769

      结合机器人产业实地发展基础及特色,中国电子学会将全国划分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共六个区域。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相对最为雄厚,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机器人逌步发展壮大,东北地区虽具有一定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迉年来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但已表现出相当的后发潜力。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较好,机器人制造集成与应用市场起步较早,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常州、徐州、南京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机器人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创新资源布局等斱面均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3亿元,产业平均销售利润达14%,处于全国中等水平。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度CR5整体较高达到45%。同时,该区聚集了包括各类高校、机器人设计研究所及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在内同类型的科研机构,为其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创新力、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珠三角地区机器人总销售收入达到90.4亿元,其中深圳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5亿元,佛山15亿元、广州15亿元、东莞5.4亿元。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长三角地区之后排名第二,但人才环境不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珠三角地区科研机构绝大部分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以高校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等类型为主,拥有较强的学术研发和产业应用能力。
 
京津冀地区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北京、天津、河北机器人产业形成了高速发展、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基本格局。2017年京津冀地区机器人销售总收入达到54.2亿元,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京津冀地区机器人本体研发及生产企业占比相比于全国其他区域不占优势,但机器人相关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在该区机器人产业技术与利中,机器人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集聚的北京申请数量最多,人才资源上占据绝对优势。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有良好的资源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发展基础。哈尔滨、沈阳、抚顺等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斱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2017年东北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72.3亿元,位于全国第三,新松、哈工大、博实股份等龙头企业贡献极为突出。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较强,一批国内科研机构和本土企业均拥有数量可观的自主知识产权。但东北地区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配套建设方面仍不完善,需要持续投入力量进行重点布局。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已逐步在芜湖、洛阳、武汉、长沙、湘潭等地形成产业集聚。2017年中部地区机器人销售总收入接近52亿元,洛阳、芜湖和武汉三地相对贡献较多。中部地区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暂时处于靠后位置,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由于机器人发展基础薄弱,目前仍需要对产业各环节进行设计和修补。中部地区机器人品牌企业中,除少数机器人骨干企业外,大部分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自主品牌建设仍然需要持续进行。总体来看,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主要在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布局建设有机器人产业园和典型企业,总体来说规模相对较小,集聚效应还在培育之中。2017年西部地区机器人销售总收入为42.2亿元,在全国位置靠后。长期以来,人才匮乏是困扰西部地区制造产业发展的顽疾之一,机器人也不例外,目前西部地区正在逐步发挥不机器人本体研发及关键零部件设计相关的重点院校和工程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作用,重视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和初创企业孵化。总体来说,西部地区虽然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机器人产业引入培育时间较短,需要更长时间发挥外部资源对本区域产业的激发带劢效用。
 
admin
admin

他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